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

2022年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论坛顺利举办

时间:2022-07-29

7月27日上午,2022年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论坛于线上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作为2022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美国CET学术项目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团委及金桐全球英才计划协办。

本次论坛以“绿色金融领域的中美合作”为主题。来自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美国高校的学生,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国高校(含香港地区)的学生就论坛主题各抒己见,展开在线深度沟通与对话。

会议开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孙华玲代表主办方致辞。她向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老师、同学表示衷心感谢。孙华玲指出,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财政、金融学科教育科研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历经七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建立起高层次、高水平、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的大型学术平台,对人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年,中美学生金融对话连续举办,双方学子欢聚一堂,共话“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金融科技领域的中美合作和后疫情时代的中美经贸合作等具有重要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议题。她相信,今年以“绿色金融领域的中美合作”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将有助于中美两国的青年学子担当时代重任,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和中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孙华玲对社会各界朋友对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论坛的关心与帮助表达了感谢,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煜主持论坛上半场,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晨曦老师主持。本次论坛征稿共18篇论文入选,其中6篇来自美方学生,12篇来自中方学生。

上半场,来自华盛顿大学的Kristen Bentley同学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入手,回顾了长期以来中美双方在微观上、宏观上的相关行为,希望中美两国在未来共享科技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来自香港大学的陈烁冰同学简要分析了中美两国各自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特点,以及中美间绿色金融合作机制与实践,并对中美未来合作方向提出参考建议;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洪思佳同学着眼于拜登时代的中美气候外交,由此多角度归纳中美未来气候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来自耶鲁大学的Jacques Cornec同学探讨了中美两国利用虚拟货币,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能,并提出使虚拟货币更环保的措施;来自中山大学的黄平同学以当前的气候风险与挑战为切入点,并基于拜登政府的气候战略框架,分析中美应对气候风险的合作路径;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雷恬漪同学认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之间存在一致目标,中美两国应在绿色普惠金融领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探索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并举的发展模式;来自佐治亚理工大学的Grace Gelaude同学以绿色金融的演进路径为主题,并针对中美两国的相应政策进行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李明同学梳理了全球碳市场现状,认为构建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并存,并提出了加强中美双方国际碳减排合作的建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李韵天同学借助目标导向评估模型和EKC曲线,提出了可行的绿色金融政策绩效评估标准,并讨论了中美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合作的可能性。

下半场,来自哈佛大学的Edwin Jin同学以中美竞争为背景,阐释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放大的原因,并针对中美如何通过“健康竞争”逐步解决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气候变化危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厦门大学的林柏帆同学基于中美两国视角对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绿色债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美跨境合作的创新方案;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林靖澄同学以中美绿色金融合作为背景,从中美绿色合作金融机制的成型基础出发,理清了合作机制的建设演化状况,并对发展堵点进行了梳理;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Olivia Pfeiffer同学聚焦中国的绿色信贷政策,探讨了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内容和优缺点,对美国是否应该制定相同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表达了中美友好交流的期望;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潘颖颖同学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下的中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经验就中美如何深化合作提出了看法和政策建议;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任堉秸同学着重介绍了中国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上的行动以及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特色方案,并提出了优化当前绿色金融合作机制的措施;来自耶鲁大学的Anna Tran同学指出绿色金融的关键是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和节能,并介绍了MethaneSAT甲烷卫星在数据收集方面的作用,为绿色金融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昊轩同学从中国工商银行基层工作者的视角切入,梳理了中国近期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的进展,并通过中外对比研究,对中美、中外等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化合作提出了建议;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张宏伟同学从“碳中和”和“ESG”两个具体的维度介绍了中美共同面临的碳中和目标,并针对碳排放和ESG的区域性差异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本次论坛中,各位同学紧扣主题,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前瞻视角与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嘉宾点评环节中,参会嘉宾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充分的赞赏。中国金融出版社原总编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聘资深研究员郭建伟肯定了同学们研究逻辑的严谨性,建议的可借鉴性,并对绿色金融的概念和虚拟货币的主权性和边界进行了补充;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孙明春希望同学们对气候风险的真实性和急迫性有认知,风险伴随着机遇,希望同学们直面挑战,勇于承担发展绿色金融的责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周月秋认为应对气候挑战是全球共性问题,肯定了中美同学们的热情和担当,并从金融机构从业者和绿色金融研究者的角度,提出当前绿色金融研究体系不够健全,希望同学们可以在今后进一步投身到解决气候问题的国际合作和相关深度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强调了中美绿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解析了我国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宏观政策,并强调绿色金融必须和金融科技相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芦东鼓励同学们思考绿色金融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多层次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并强调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北京金桐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金融校友会副理事长周广文提出三个绿色金融关键词:全球化,科技和金融。把绿色金融和全球化、科技尤其是未来的货币体系结合起来,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新的看法。

随后,专家评委给每位选手打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内合作部主任崔甜甜代表会务组宣布了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中美双方选手的名单。美方学生中,欧勤爱获得一等奖,葛瑞斯、金博尧获得二等奖,陈美恩、康睿、贝慨希获得三等奖。中方同学中,张宏伟获得一等奖,潘颖颖(论文合作者:孙翼)、任堉秸获得二等奖,林柏帆(论文合作者:李诺函)、李明(论文合作者:王寒冰)、林靖澄(论文合作者:何泰屹)获得三等奖。向所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祝贺!

在活动结尾,美国CET暑期中文项目主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教授梁霞进行活动总结。首先她高度评价了美方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认为他们能够用中文和中文母语者进行深度交流十分有意义,并指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认识现当代的中国。最后她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论坛的主办方的老师领导为活动举办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

本次中美学生领袖对话论坛中,中美双方青年学子秉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创新引领的风貌充分探讨了中美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前景,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论坛为中美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活跃、自由、包容的思想交流平台,使学生们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完善了对绿色金融领域的了解和对中美金融合作的认识,并进一步加深了中美双方青年一代的深厚友谊。

上一篇:财政金融学院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顺利完成 下一篇:财政金融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学共建,线上“云参观”陕北公学旧址,深入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校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