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

刘志伟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堂:传统中国的贡赋经济体制

时间:2019-05-23

刘志伟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堂:传统中国的贡赋经济体制

 

2019年5月15日下午两点,中山大学历史系刘志伟教授在明德主楼830会议室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座”,发表题为“传统中国的贡赋经济体制”的学术演讲。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何平教授主持。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何平教授向在座的师生介绍了刘志伟教授。刘志伟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人文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志伟教授还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其研究领域包括明清社会经济史和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主要著作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等。

 

 

刘志伟教授首先从“经济”这一术语的意义开始谈起,他引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学》一书中卡尔·波兰尼的观点,认为经济是有制度的过程,经济的意义可以区分为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实质意义指的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有制度的过程,派生于人类因生计而对自然和其伙伴的依赖;形式意义指的是由于手段不充分而产生的选择的处境。

接着,他讨论了中国王朝时期的贡赋经济体制。他认为,理解中国王朝时期的贡赋经济体制需要甄别“贡赋经济”这一概念。在一般的经济学概念中,贡赋属于国家财政的范畴,因此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往往把贡赋制度作为一个财政问题来研究。然而,这里所说的贡赋经济体制,是指汉代以后的历史典籍中用“食货”这个概念来表达的经济事实,以“赋入贡棐,楙迁有无”为核心内容。《汉书·食货志》中,“食”指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指布帛及金、刀、龟、贝。“食货”指食足货通,要在安民、富而教之。食货经济中的均衡原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因此,贡赋经济体制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财政体制,而是一个涵盖了中国王朝经济体系的整体性范畴,其背后的思想可以总结为“食货原理”。

 

 

他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梳理了传统中国的治理原则,对贡赋经济体制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其基本内容是“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茂迁有无”,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为目标,其经济机制为“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而运行的均衡状态以“均平”为价值目标。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市场嵌入国家资源控制体系中,市场流通、市场要素和市场价格,都以贡赋运作为主要动力。

他最后利用独具特色的贡赋经济体制的理论范畴,就中国历史上的表现和特征进行了大纲式的说明,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和治理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结束后,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吕冰洋教授、副主任刘晓路副教授进行了简短的评论。在提问环节,与会师生就贡赋经济体制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表现等问题与刘志伟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何平教授就刘志伟教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简短的总结,讲座在热烈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讲座回顾 | 徐熠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堂 下一篇:Randall Wright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堂:On the instability of ...
Baidu
map